WordPress Themes

买楼那些事14 – (大结局)未来几年我们的策略

接上篇聊到说,access is key。 

很简单很朴素的道理,我们花了很久才醒悟过来。 

具体来说,普通人,你,我,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房地产了。这是一个大家都容易懂,不需要去升级认知的一个资产类别,所以沟通成本非常低,唯一需要花时间去研究的就是玩法,和怎么玩了,但这个资产类别里面是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各种权衡利弊,各种模型,各种预测,都是因为大家对房地产这个资产类别是有一定信仰的,且是普通人能随时接触到的,且能随时吸收大量资金的。这就让绝大部分人(包括我们自己)总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最起码的标配就是把资金,甚至是大头资金配置在这个资产里面,且不会有任何question, 真的就是无脑就做了。 

但是,现在的我们,回头这么看来,在这个已经是时代的眼泪的资产类别里面各种一顿操作猛如虎,相当于是屎上雕花了(对不起,话糙理不糙)! 

最直观的就是,跳出这个纵向板块,看了我们组合里面其他资产类别,这么横向一比较,这个资产太拉胯了!别的短平快,每年至少10%的现金流进来,这个长累慢,不仅没钱进来还是长期资金流出! 

也就是说,在没有别的横向选择的前提下,只要拿得住,房产是个比GIC好的选择;但凡有任何别的渠道,房产就完全不够看了,最关键的就是access,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所以和同行互相吐槽到最后,对方聊到买楼比GIC好点,保本就够,不追求回报率之后,我一般都会聊到手上在做的比如legal lending啥的短平快,10%起的玩法,大多数人的反应是,那是什么?你说的都是真的吗?资料发我看看,要是真的话我也搞点,或者下一笔钱先不再买楼了,试试配置下这种玩法。 

所以看到没有,大家买买买楼不是因为啥,纯粹是因为房产简单易懂,天天都能接触到,比GIC好点,所以在地产的局限性里面各种努力。但凡发现能接触到别的渠道,别的玩法,能access到更好的流动性,更好的回报率,你说你转不转! 

我们就是活生生的栗子。把组合里所有资产类别横向一对比,房产这块我们的损失太大了。即使账面不亏,压在里面的资金如果当初被我们配置到了短平快的渠道,每栋楼的资金每年就多挣10几万,这几年下来,股东们会多挣好几个7位数,还啥都不用操心,不像现在,钱没看到还每天擦一大堆屁股。 

所以真的不要忘算机会成本,如果你有短平快的access还是选择拿着楼,每年每栋楼少挣10万也得算在你的持有成本里,那也是你真金白银付出去的代价,能接受就行。 

搞清楚了自己的位置,我们真的拍断大腿。我们明明有路子,有短平快的access, 为什么还要套在房产这个板块。连楼都传了两代人的地产同行在我们这配置了一部分短平快,也有很多业主在我们这重新配置部分资产了,我们天天帮别人调整组合结构的,结果自己还没完成重仓转板🤦🏻‍♀️ 

所以我们这几年的重心就是卖房产,卖卖卖,只要机会允许就继续重仓加码我们的短平快资产类别,把负现金流变成正现金流,把每天和租客,LTB,装修队和物业管理打交道的糟心日子变成每天只需要坐收短平快利息这么一件事。 

关于房产这块我想分享的聊的差不多了,老样子,也做了知识视频系列,比如duplex, triplex和楼的数据模型,cap rate怎么算,一些运营更具体的真实数据等等,感兴趣看的欢迎邮件我们。 

点击下方按钮, 分享此篇文章给你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