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Press Themes

为正义发声,为财富开路 6 – 上庭的骚操作?

接上篇,上次他们聊到,除了大概率12个月内就能把本金+30%的利润拿回来,他们还会把剩余的一部分利润锁仓,放到trial里面。

说到这里就问了,不是说大部分案子都不去trial吗?利润都分配了不香吗?

他们说,是这样的,这就是个概率游戏。20-30%的年回报率不算啥,这个行业里大家追求的是kill for multiples, 也就是说,都想要几倍的退出。

而他们把同样的案子多个被告的case做成case group的核心原因就在这里!他们说,多个被告小额settle算是为本金+30%的利润兜个底,但是,同一个案子这么多被告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数量多了,就能从中最后筛选出1-2个大案子去上庭trial!

也就是说,在claim construction和settlement negotiation的过程中,因为被告多,所以披露的细节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有可能对原告有利的证据也会越搜集越多,而这会影响到初始的赔偿金的估值范围。如果在infringement, validity及IPR这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铁证,那么大概率案子的赔偿金可能从千万级别就到了100M以上,且胜诉把握大,赢率在90%以上。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两个被告还没settle, 那么赔偿范围就上了200M, 这个时候,反正本金+第一年利润已经到手,再继续settle的意义已经不大了,而可能拿到200M赔偿金只需要几百万的增cost去走完整个trial的流程,赢面巨大,亏损有限,且第一笔钱已经到手,有什么理由不去trial呢?

当然,也不是说这种情况下一定走trial. 他们的灵活性就在这里。首先,把第一年的本金和利润分配完毕,他们会把剩下的利润锁仓在这个case group里面,继续律师准备trial材料,以此来给还没settle的被告压力,明牌告诉他们,竞争对手已经settle了且提供了更多的证据,们已经在准备trial了,且赔偿范围已经超过了100M,所以要不要上庭你们自己看着办;有些时候,被告确实就在trial之前选择settle了,且这个时候价格已经不是十几万就能打发了,估计会涨个几十万。这样的话,投资人还可以继续拿钱,这就是长尾的纯利了。

如果对方还是要trial, 那么基金就会去问现有的投资人,因为他们有优先权,来决定要不要增资参与trial. 如果参与,那就是投到案子的trial里面。这个时候,claim construction, 赔偿估值,infringement, validity等所有最关键的工作早就完成了,所以对于风险预估的信息是比较全面的。这一把博的就是能不能用几百万撬动几个亿。如果赢了,翻好几倍。如果输了,最坏情况本金回不来。

对这方面保持怀疑,问他们,自己打官司也是常态了,总碰到神经病,总得打官司,没有一个官司是能在4年之内完结的,trial这么长的时间,变数太大了。他们说,这种级别的版权官司在美国不是这样的,因为到trial那一步前面已经大概走了12-18个月,所以到了trial反而很快,有的一周就能结束,第二天就出判决,一般3周就能结束,长一点的最多2-3个月,不会更长了。

啊?美国的流程节奏如此之快的吗?(关于这部分的亲测数据这个系列的后面会分享,大家可以自行吃瓜)

问他们,所以,如果投资trial, 能在几个月之内就go big or go home? 他们说,是滴。除非上诉。如果们赢了,对方上诉,还会再要几个月;如果们输了,上诉,也是几个月。

说到这想起来一个点,问他们:如果们赢了,他们上诉了且赢了,那岂不是又啥都没有了?

他们说,们会为初始赢的赔偿上个保险,所以如果赢了,即使要走上诉流程,也不会失去最开始的赔偿金额,因为有保险公司保。

啊?

美国的金融工具再一次感叹一下。太精彩了!

说,那听起来,整个案子的周期先是12-18个月开始的本金+30%的利润,如果有案子上庭trial, 再是12个月内trial的利润(如果赢了的话),那具体来说利润是怎么分配的呢? 下次聊。

点击下方按钮, 分享此篇文章给你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