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搞楼的这么些年,同时看着其它的资产类别都在发展,盘了一遍眼前我们整个portfolio的真实数据,我们是真的感觉有了自己一个既横向又纵向的结论。
横向来说,重资产已经是时代的眼泪了。
先看数字相关的代价。
首先,我们已身处高利率的环境,higher for longer大概还要个几年,这种情况下,银行借贷的LTV低得令人发指,我们曾经有的楼银行只能做到38% LTV的,相当于得拿着大把现金压在楼里。每个楼里压上个几百万,每年的机会成本在我们这里就是巨大的。熟系我们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们在legal lending里现金回报率在每年10%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几个楼加起来,压在里面的现金每年光是唾手可得的机会成本就是7位数了。每年7位数现在干什么不好,直接分红发给股东大家都会皆大欢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天天吵来吵去,在重资产这块是拿不住也卖不掉。
同时,重资产很少是正现金流,因为预期都是满租和全部turnover到了市场租金,且维修费用不超支。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就是每个月总有空置,每个月的维修一定超支大概30%-100%,每个月总有这样那样的大件小件坏了要置换,从几千到几万就没停过,而且长期低于市场价的租客大概率几年之后还在这住着,你也毫无办法。所以,拿着楼负现金流才是常态,每个月你就看着账户噌噌往下走。但相比之下,别的资产类别(比如legal lending)是正现金流,是往你账户里打钱的,每个月你就看着自己的账户噌噌往上走。我就问你,当有了这么明显的对比,你会是什么感受?
再来,记不记得当时的初衷是买好区最烂的楼,turnover来做强制升值,翻新把租金搞上去,利用cap rate来放大租金的增长,得到多倍的资产价值增长?这就是市场上铺天盖地的BRRR模式(买入,turn over, 强制升值,再去银行把钱套出来,继续买买买)。听起来多么美好是不是?我们亲身运营楼的经历告诉我们,这都是扯淡-关键原因就是利率和cap rate。 只要利率稍微往上变动一点,cap rate就往上升,而cap rate变动一点点,对于每一栋楼来说都是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估值变化,要有实力拿住!
真实数据,拿我们一栋运营得还比较好的楼来举个栗子,当年入手租金是21万, 经过了5年我们费力九牛二虎之力turnover了这栋楼里的7户人家,把租金干到了现在的30万, 租金涨幅是真的可以了,如果利率和cap rate没变化,妥妥的和计划的强制增值预期差不了多少,大概能升160万差不多;问题是,楼本来就是个最少5-10年拿住的资产,这中间但凡利率有个什么风吹草动,cap rate就变了,比如现在的cap rate已经比我们入手时高了1个多点,这么一算,即使租金涨了快10万,干了这么多年的活,人力物力时间都搭进去了这么多年,就因为cap rate涨了一个点,增值就从160万跌到120万左右,再扣除这么多年来各种大修小修空置率各种费用,算下来就几十万的利润。押着这么大笔本金,多年就赚几十万,再把本来可以每年拿10%以上正现金流的机会成本一算,真的,不亏都是好的。所以,一个上涨有限,但随便一跌就能跌出天际线,周期又长,不确定性又大的模式,在未来这几年的大环境下你可以自己判断一下适不适合搞。
说到这可能你又会说,现金流的问题好解决,不就是多放点首付压在里面吗?比如银行只借40%那我押60%的现金在里面就好了,这现金流差不多持平了,能拿得住了,睡觉也踏实了,万一碰到利率变化,能拿到下一个好的周期等估值上去了再卖。理论上确实这样,但是你本金大了,周期长了,回报率直接就能从预期的两位数跌到一位数,还要消耗无数的时间精力情绪。在这个回报区间,大把别的资产类别能做到,且不用操心,你又何必。 数字拉胯,我们再来看情绪,经历和体验方面的代价。
如果你看了我的这个系列,打心眼里觉得经常和装修队打交道,和租客上庭,经常维修,催租,换新等等这类事情无所谓,可以容忍,我觉得你就是适合做这个的。如果你光看我写的都觉得累,那还是别想了。等你自己上手,只会更累更气更沮丧。很多时候,手上已有投资房,觉得自己经验值刷够了的房产投资人聊起来,都说下一步就是买楼,还特别兴奋。我一听就知道没戏,因为前一分钟对方还在抱怨半年就得给租客换个冰箱,花了1000不甘心,或者一个房子空置了两个月才租出去,受不了。真有楼了,那是每年估计得换10几个冰箱,每个月都能有空置,每天都在往水里丢钱,还在那个段位的估计直接就崩溃了。
对于我这种习惯躺平,只玩被动收入的,楼带给我的情绪体验这几年足够了,就像热恋之后激情燃烧得只剩灰了,想燃都燃不起来了😂
之前说过,过了好几年,在看到(亏损)数据的那一次真的突然就彻底明白这个资产类别的特性了。这就是个和被动收入没一毛钱关系的玩法!
市场说法都是躺着收租,这背后其实是有一套运营流程的逻辑的,只有把那99步都干了,比经纪更懂审单,比租霸更懂法,比装修队更懂干活,比你预算的更更更有钱,你才能干到“躺着收租”这最后一步!
这就是给自己找了个相对比较自由的工作而已,而且工资取决于利率,利率变了有可能工资拿不到手你还得割肉离场!
那为什么大家还是各种买楼呢?到后来我们到处找业内同行吐槽,扒得深了,终于听到了点实话,一直买买买楼的人其实是把这个当大额存款来做了!他们追求的压根不是回报率,而是相当于买了个他们认为可能增值的GIC!也就是说,在里面押大笔的现金,平时只要回报率和GIC差不多就行了,同时做好拿几十年的准备,因为时间周期够长,总会碰到牛市,牛市离场就行了,这就是有GIC保底,还有牛市增长这个可能性,而且很多都是准备传给下一代,当做长期持有增值潜力的GIC了!所以人家拿着楼该干嘛干嘛,不亏就是终极目标,而不是为了口嗨!
说回我们自己,为什么说这是个横向结论呢?因为我们有别的资产类别呀!横向一比较,一目了然!别的资产类别,比如legal lending(感兴趣的新粉请看“我是怎么躺平的”那个合辑), 比如房屋贷款(感兴趣的新粉请看“我最早躺平的路子”那个合辑),那是真.躺。啥都不做,人工情绪精力成本不到付出10%, 但贡献给我们的回报占比差不多90%。而重资产呢?不仅在这个市场没有任何回报上的贡献,而且人工情绪精力成本消耗了我们差不多90%的投入!你说说,这都是啥事?
横向结论说完了,下期说说纵向结论,也就是说,重点聊一下重资产这个纵向板块的应对策略。比如,如果你看完了这个系列觉得自己还是想玩重资产这个板块,那现在的市场,还能怎么玩,怎么做,什么策略最适合?或者如果你手上已经有了重资产,你又该怎么做?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through our emails, websites, social media accounts and any communications in any format or form is for informational and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legal, or investment advice.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provided. CindyShares.com disclaims liability for any claims, damages, or losses arising from reliance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here.
Under no circumstance shall we have any liability to you for any loss or damage of any kind incurred as a result of the use of the information shared here or reliance on any information provided here. Your use of the information and your reliance on any information provided here is solely at your own risk.
Copyright © 2024 created by CindyShar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