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Press Themes

被动收入入门篇 12(大结局) – 怎么干?

接上篇,如何开始构建自己的被动收入系统,总结一下。

如果你完全不接受任何本金损失,不要玩任何路子,某些国债和GIC就行了,保本且不操心,轻松愉快。

如果你有能力且有愿意承担一定程度的本金损失来换取更高的回报,更多的路子,同时有闲钱能输得起,不会影响生活和心情,那你确实可以尝试搞点被动收入来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

要尝试,先把生活安排好。生活有保障后,算算每年需要的生活成本,根据这个来推算自己需要达到的被动收入本金的目标和时间线。比如我自己的路子合同都是10%-30%这个年回报率的区间,所以我是用这个范围来推算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参数。

有了被动收入目标,时间线和可接受亏损的底线之后,就可以开始各种尝试了。

第一步,先决定大的资产类别。常见的资产类别就是我在这个系列里面列出来的比如litigation financing, private credit, entertainment financing,collectables and private equity/pre-IPO等。

第二步,再根据每个资产类别的风险,回报,周期和门槛综合做决定,筛掉性价比不高的, 剩下愿意尝试的。具体风险,回报,周期和门槛都在这个系列里面写出来了,可以反复对比看看。

第三步,筛出来大资产类别之后,就继续在里面筛出具体的路子来体验整个过程了。比如,要是你想试试平台,可以先从我书后面附上的每个资产类别里面比较出圈的平台开始;如果你想借鉴我的路子,可以看我每个路子系列的具体细节和联系方式。

在这个阶段,要用到这个系列里提到的一些筛选和判断路子的几个大原则。具体来说,对于资产类别,最好是小众,蓝海,有超额收益率,周期短,门槛低,且完全不用投入时间精力就能持续拿钱的被动收入玩法。对于具体路子,一是要考虑如何降低跑路风险,判断操盘方的历史数据,业绩,行为模式,他们的盈利模式等等,预判一下跑路对他们值不值得,然后根据这些做仓位调整。二就是考虑资产本身的风险,这些细节都在我的各种路子系列里面详细分享了。

确定了大资产类别和具体的玩法,第四步就是决定总配置了。总配置是指你决定放多少到被动收入和另类资产这个赛道,之前提到过,主流大概配置10%-35%,这个要结合你自己的被动收入本金的目标和时间线来做决定。

第五步,决定好配置到被动收入和另类资产的总比例后,就要决定每个路子的细分配置了。这个决定要考虑的几个原则是:现金流路子占比,时间,和分散。具体来说,就是决定细分的路子里面周期短,现金流的产品占几成,同时大量分散及小额测试资产,和根据时间呈现的结果调整仓位和配置等。

总结完了这些理论,再总结一下我的自己思路和实际案例来给大家做个演示。

根据上面列出来的流程,我自己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和第二步,决定和筛选出大的资产类别:litigation financing, private credit, entertainment financing,collectables and private equity/pre-IPO 我都有做,以此来进一步筛资产类别里面不同的玩法。

第三步,筛选具体的路子:根据每个玩法的风险,回报,周期和门槛,我持续在做的是Legal Lending, Patent Litigation, 影视过桥贷,独立电影,广播剧,酒,车和天使/Pre-IPO。这个清单根据时间的推移可能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

第四步,决定大的配置:因为我的爱好,背景和主业的原因,我是重仓被动收入和另类资产这一块的,超过了50%

第五步,决定细分配置:因为我喜欢被动收入的生活方式,所以我的被动收入路子是重仓到了80%的占比。开始时都是大量小额分散尝试,随着时间的推移筛到了现在,具体路子是6/2/2这么个比例,也就是说,最重仓的legal lending占60%,patent litigation占20%,剩下的其它所有占20%。这个比例每年也会继续根据测试结果不断有所变化,持续减仓输家,加仓赢家。

到现在,看的多了,我真心觉得蓝海,和市场无关,周期短,流动性高,容易接触到操盘手,30%+回报率的路子太多了,眼花缭乱都测不过来,机会很多,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不过构建适合你自己的被动收入系统和生活方式需要时间,耐心和容错力。我常常说,投资的核心根本不是投资本身,而是场外持续赚钱的能力。只有这样,你才有本钱进行大量的分散,试错,迭代,更新,直到时间来向你呈现测试结果,让你一步步挥别错的,找到对的。

祝大家都能享受这个逐渐用被动收入替代主动收入的旅程,看一路精彩的风景,最后抵达不用为钱操心的诗和远方!

这是测试文本,单击 “编辑” 按钮更改此文本。

点击下方按钮, 分享此篇文章给你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