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Press Themes

现在还能搞到5万一枚的比特币???(7)挖矿的风险?

接上篇,我们这次聊聊挖矿的风险。重点说三遍,挖矿是运营,运营,运营,不是投资!没搞过运营的真的可能觉得这不是个事 (所以那么多私募用金融手段买实体生意自信得一批然后滑铁卢,比如the Bay就是被私募玩坏的😂), 但搞过运营的都知道,运营有多么大的成败空间!挖矿的运营涉及方方面面,我们一个个掰开了揉碎了说:

🚩电力:

电力是挖矿成本最大的一部分,而且是每个月交一次费,而且电价不稳定,有起伏,所以电力的稳定大量且是固定支出就比较理想了。

B说,所以他自己做就把选址放在Oregon一个大水坝旁边,且每个月的电费是固定的,这样保证电量充足且降低了很多不确定性。同时,他们还有别的矿场,而且矿场之间可以互相redirect电力,这样可以电力和电价可以灵活调动,尽量确保长期稳定,所以他们能offer固定的电费。

🚩币价的波动性:

这个不用多说了吧,如果是以法币计算,账怎么都算不清,就像薛定谔的猫😂所以有人用期货或者各种衍生品来对冲😂当然,对我这种币本位的人来说,价格波动不考虑,只关心币的数量。但对很多金本位的人来说,还是很迷惑的。

B说,有些矿主确实会用衍生品来对冲笔记啊,比如以一定的价格先锁住电力来换取比特币的前置套现。

🚩保险:

如果矿机多了,怎么保证机器的正常运作?正常运输?

B说,确实有保险可以买,不过只有大矿主,比如几百台的,到了这个规模,愿意付保费,但是就几台机子的大多都不买保险,因为太不划算了。理论上来说大多人都需要,实操中只有极少数真买了😂

🚩气候:

矿机最需要的就是散热,地理环境和当地气候对矿机的寿命影响很大,能挖3年和能挖6年真的差距有点大😂

B说,这个同上第一点。

🚩政策变化:

币的合法地位也和薛定谔的猫一样,说不清啊😂不过现在看来,形势貌似越来越好。

🚩矿池风险:

矿池如果是中心化的,跑路了怎么办?

B说,矿池结算周期是自己可以选的,比如想每周或每月结一次都行,所以如果池子跑路了,最多就是损失一个周期的(比如一周或一个月的),一般来说不多;当然,如果是去中心化的池子更好。

🚩跑路风险:

如果矿场托管的人拿着我的矿机跑路了怎么办?毕竟矿机就是钱,都托管了,人去楼空也不是没可能。我一个投了8个矿场的朋友,说他的7个矿场都是这个下场🤦🏻‍♀️不是又懒又不干活导致机器没怎么挖且压根没维护,就是直接跑了,所以这风险确实很真实。

B就笑了,说我们自己挖矿的,自己的机器也在那,当然,这个只能靠时间来证明,我说我们不会跑你不一定相信,尤其是一开始,所以少搞点。我们最大的一个客户(几百台一起挖,我们帮他自己开了矿,如果算10万一枚,每年就是7位数的纯被动收入)也是一开始很少的机器,等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人没跑,机器维护得不错,就慢慢加量上去了。

这个说得比较中肯,也确实符合我一贯的少量开始,跑了也就跑了的原则😂让时间去验证吧。

🚩环境风险:

挖矿消耗大量的电力,对环境很不友好吧!

B说,你知道加密行业貌似是全球用renewable energy最大的行业嘛?挖矿超过50%用的都是可再生能源,而且比现有的银行系统用的电要少得多!

所以总结起来,B的意思是,他和团队非常重视运营,毕竟是为自己和家人服务开始的,这一点我能感受到,整个流程体验丝滑,各个人员各司其职,清楚明确,而且币圈可能是我唯一一个能从比我年轻得多的人身上学到大于我能输出的价值的地方。别的资产类别真的是资历几乎和操盘结果挂钩,币圈这事只有年轻人自己上手能搞得明白,而且各个都是真心狂热去中心化拥护者,如果我面对的是中老年人我反而会心里嘀咕一下😂

风险因素聊完了,到底是该买币还是该挖矿呢?下次聊我自己的思路。

点击下方按钮, 分享此篇文章给你身边的朋友!